如果说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概念的问世,是掀起制造产业改革的那只“蝴蝶”,那么如今的数字化转型就是“龙卷风”的直接体现。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谋求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工业制造领域的战略共识。
工业制造发展至今,管理模式错综复杂、制造生产效率低下仍旧是大多数制造企业的通病,信息数据的采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目前,许多工厂的数据采集仍旧是手动或半手动的状态,运营管理人员需要定期从设备、物料、安防设施上收集数据。
例如产线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生产物料是否充足、生产环境温度是否适宜等,然后再根据各类数据采取措施,整个过程不仅漫长,并且在其中的某些环节存在着人为错误等无可否认的风险,哪怕企业有意推进改革,往往也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无法形成有效的价值闭环。
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供应链断裂和防疫管理不善所导致企业停工甚至是破产的例子不在少数。而对那些熬过艰难时刻的企业而言,想要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重塑核心竞争力,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手段。
与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加速产品迭代、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制造自动化程度等等,真正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此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各种风险的监测能力,避免造成相关损失。
种种迹象来看,数字化转型所体现出的商业价值是无穷大的,但在现实之中,企业转型之路坎坷多折。麦肯锡在全球范围内调研了800多家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结果显示,尽管已有70%的企业启动了数字化,但是其中的71%仍停留在试点阶段,85%的企业停留的时间超过一年以上,迟迟不能实现规模化推广。
之所以面临这种转型困境,跟时下企业的业务、技术、组织管理等都存在密切关联。此外,由于传统制造企业生产体系复杂、工业设备繁多,在智能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复杂的生产场地, 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设备本身往往会限制采集数据的终端设备部署。另一方面,实施数字化方案和维护所带来的高昂成本,也成为了企业谋求转型过程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如何打破这个困局,帮助各类企业更好的实施数字化转型,达到将本增效、智能生产的目的,是整个物联网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更好的助力企业数据采集智能化升级,增强生产管理效率。飞英思特利用自研的无源技术(RevoMinds®)及产品,构建起了一套工业环境智慧监测系统,赋予传统物联网终端无源的特性,解决了传统有源设备的供电难题。
系统借助AI智能、云计算、现代通信等技术手段,将分布于工厂的各感知终端完美的链接在一起,实时感知环境状态,再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平台分析,给出决策依据,以保障工厂生产环境的安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工厂。系统全天候自动值守,实时响应突发事件,以降低工厂财产风险。
得益于无源技术自供能的特性,该方案位于感知层的低功耗物联终端设备可实现终端免布线、免电池、24小时在线、实时监测的功能。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制造企业在谋求智能化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再也不必担忧场景或设备上供电受限的难题。
在功能方面,该方案围绕门磁状态监测、物料安全监测、厂区环境监测、产线状态监测共同组成了工厂生产运营数据感知网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通过无源门磁传感器监测厂房内门窗状态,预防因畜意破坏或非正常流程的闯入,给厂区车间带来财产损失;通传无源水浸传感器、无源温湿度监测厂区物料区域的水浸与温度状态,预防物料损伤;通过无源摄像机监测厂区物料安全,防止物料遗失;通过无源CT监测CT有无电流经过从而判断产线生产状态,是否合规管理产线。
飞英思特智能网关案例应用▲
飞英思特智能电流传感器案例应用▲
借助物联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系统在后台构建了“后台管理+大屏监控+移动办公”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终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控继而达到控制的效果,化数据为价值,极大地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停工停产的隐患,保障工厂财产不受损失。
另一方面,无源化监测系统中的感知终端均通过环境取能,无需布线或内置电池供能,不仅大幅降低人工及耗材成本,还为后期维护带来极大便利,真正实现降本增效的作用。
飞英思特围绕无源技术(RevoMinds®)所打造的工业环境智慧监测系统,将帮助企业实现设备全天候监测、风险预警、智能化升级。该数字化解决方案除了可在工业制造投入使用之外,同样适用于大型通信设施监测防控、矿业开采监测防控等领域。可切实改变传统风险管控模式,用物联风险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大力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重塑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资料:
1.工业4.0-百度百科
2.制造业究竟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麦肯锡北京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
3.数字化转型3大关键要素!-工业互联网前线